《清風竹韻》——胡樂平隨筆
发布时间:2020-03-07
竹子,在國人眼裏是很有韻味的。從精神層面講,竹有高風亮節之美譽,有道是"未出土時先有節,至淩雲處尚虛心"。蘇東坡更言"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。無肉使人瘦,無竹使人俗"。在文人雅士意中萬事皆可忍耐而俗不可耐。
竹子又是四季長青的,歷經風霜雨雪,其精神永在,風韻長存。從古至今畫竹、詠竹、學竹都是傳統之傳統,風範之風範,堪比人中君子、物中百佳。
竹子不光這些,也是很接地氣的。它能製成毛筆、筆筒、竹蓆、笛簫、扇柄等等,使人們的生活從精神到物質都有了提升,每當我用竹筆書畫時都心存感恩之意。
畫竹,從古至今不乏其能者,畫分品段,逸神妙能,先是胸有成竹,筆墨精研。後為能妙神逸竹人合一,見竹如見人品,方稱為真懂寫竹之人。人品不高,必負筆墨,畫品愈極,相由心生。
當今世上,有竹之風韻者寡顯,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者難為。"不可居無竹",是教我們居之心有竹風雅韻的。不然,既有豪宅竹軒心無真善也必為俗者,是不配與竹為伍的。蘇軾膽敢以朱砂寫竹,大概是想說竹子除了超塵脫俗之外,還有一顆赤誠之心。
每當我又寫竹之時,似悟出莊周夢蝶之意,那便是"莊子夢蝶吾夢竹,物人三世可輪出。清風明月天難老,蒼狗白雲欲何圖"。
编辑:安书语